对话丨多重压力条件下,危废行业如何突破变局?,危废处理设备,危废处置

2018-12-26 14:45 熔鼎热能 65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中央环保督察风暴来临,多地都发现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险废物肆意堆放和填埋的违规行为。在环境治理和市场利益面前如何得以权衡?危废处理企业如何实现安全、合规、稳定运营?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出台了司法解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的,就会因构成“污染环境罪”从而获得刑罚;2016年,国务院修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由此危废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新老企业纷纷布局危废市场。
 

  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风险也随之加大。近几年,中央环保督察风暴来临,多地都发现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险废物肆意堆放和填埋的违规行为。在环境治理和市场利益面前如何得以权衡?危废处理企业如何实现安全、合规、稳定运营?
 

  本文根据嘉宾现场发言内容整理。
 

  现状:危废行业的发展变局和瓶颈在哪里?
 

  根据E20研究院统计,目前的危废处理行业未知市场空间很大,预计“十三五”期间市场空间将达2000亿,我国危废行业正徜徉在一片蓝海之上;近几年,新老企业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实现了危废市场的高速瓜分。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收并购的逐渐增多,行业也不可避免迎来淘汰整合,小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同时,危废处理企业在运营、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仍存在诸多变局和弊端。
 

  E20环境平台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博士首先抛砖引玉,他表示,我国的危废处理行业,可以说既是蓝海也是红海。一方面监管高压下危废市场越来越大,可谓“量价齐升”、“供需两旺”;而另一方面危废处理行业是高危行业,行业风险大,众多跨界者近年来强势进入危废处置市场,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
 

  危废处理行业是一个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引导、对环保相关政策高度敏感的行业。纵观世界各国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史,环保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和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危废处理行业也就越发达。近日,生态环境部启动“清废行动2018”,共摸排核实2796个固体废物堆存点,发现1308个堆存点存在问题。已挂牌督办四批共111个突出问题,其中涉及危废的挂牌督办共计18个,主要在江西、湖北、浙江、湖南、江苏等省。法规日趋健全、环境犯罪执法加严与环境标准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行业规范,也带动了危废处置价格的上浮波动。
 

  接下来,几位在场专家和危废企业领头人就近年来危废处理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瓶颈、行业变化及趋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危险废物管理技术部负责人郑洋认为,危废处理行业正在从蓝海过渡到红海。2018年,很多省市出台专门针对危险废物体系性的指导意见,从产废企业的责任、转移管理和监管以及打击非法转移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危废处理市场正在深刻发展,随着多地危废处理规划的实施,各地危废处理设施陆续可以建成投产,把计划中的能力转变成实际产能,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将持续增长。郑洋对危废处理能力总体增长态势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但他同时认为危废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类别危废焚烧和填埋的缺口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随着需求的不断释放,危废市场呈现出非常火爆的发展局面。但发展越是火爆,越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危废产生源分散、特性各异、复杂多变、波动性强,很难准确进行预测,也不可能做到连续的取样监测,因此危废处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技术的复杂性。危废的特殊性质对处理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技术运行和管理时也具有更高的难度和风险。
 

  他建议,企业在运行危废处理项目时,应优先考虑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量”来说,危废产生量变化不一,因此处理时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从“质”上看,危废特性千差万别,也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E20特邀评论员林凯表示,全国很多危废处置项目在建成后都出现了不能稳定达标以及投运率和实际处理量不高等问题。对危废处理从业者而言,由于不同省份经济发展差异,导致国家政策的执行统一性仍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危废处理企业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政策和发展阶段,拿出可行的经营方案。例如很多省已经限制跨省转移,但有的省仍在继续;有的省份对综合类危废可以转移,但处置类的危废却不能转移;某些省限制省内跨市转移等。此外,因危废管理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属于比较新的行业,各地管理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同,导致对项目管理的力度也不一样。
 

  林凯建议,企业在项目实施和运作时,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重点培养自身的技术团队。一方面苦练内功,另一方面与科研院所结合,培养专业团队。他同时建议通过引入第三方团队,让第三方团队参与利润分红,利用其专业性加快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他认为此种培养模式具有可操作性,近几年会发展成型。
 

  北京北控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危险废弃物处置事业部总经理杨盛林表示, 危废行业目前存在三点乱象。第一,很多危废企业没有清晰的定位。危废性质复杂多变,市场定位不准确,行业也不会做好。同时,危废的复杂性不仅仅是种类多,既然是危险废物就有它的危险特性,尤其在处理过程中的反应性、易燃性和毒性扩散,极有可能出现瞬间的爆燃,轻者可能制约生产线的生产,重者会造成安全隐患和事故。他认为,危废行业不管外部的变局怎样发展,企业内部一定要定位准确。研究透了哪类危废,就做哪类,专一而不能过于求全。
 

  第二,目前国内的危废企业不成规模。以焚烧为代表,有的企业每天焚烧危废的规模只有10吨,那么一年的规模才仅仅3000吨。焚烧企业全年处理规模如果小于10000吨,就会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排放不稳定的后果。对于许多焚烧企业和危废处理企业效法欧洲环境治理、烟气排放遵循欧盟标准的做法,标准严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欧盟标准虽然高,但欧洲在日处理量小于100吨、尤其小于50吨的焚烧炉时排放标准很宽泛。炉型越小,热稳定性和热惯性越差,焚烧质量不能保证,排放也不能保证。中国的危废日处理规模大都小于50吨,造成危废企业处理盈利甚微。
 

  第三,危废行业的经济性很差。危废处理企业的投资规模一般是垃圾处理企业的4-5倍,但垃圾焚烧规模是危废焚烧规模的十到几十倍。同样都是焚烧,危废焚烧规模小于生活垃圾,导致经济效益也远远小于生活垃圾焚烧。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邹庐泉表示,对危废处理行业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家和地方危废政策要求越来越严,跨省转移日趋困难,省内转移也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危废就地处理是趋势,这样在产废当地存在新建危废处理设施的要求。但是,危废处理价格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行业水平和发展。一方面,有的省份危废产量很大,建设较早的危废处理厂由于工艺简单所以处理价格低,这会影响后面新建的危废处理厂的质量和水平,这样使得当地危废处理水平整体不高;另一方面,如果产废企业本身的利润不高,产生的危废交给专业单位处置的费用偏高,可能严重影响自身利润,企业会迫不得已想办法减量或是进行工艺改革从而降低危废处理费用,这会导致危废处理厂业务量和价格存在波动,甚至会亏损。
 

  同时,危废处理企业要承担行业的竞争风险,一方面是跨界竞争风险。例如水泥窑企业对于含重金属或者含一定特性的危废处理费用不会太高,产废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支付较低的价格,把危废送给水泥窑企业处理,因此可能会出现现有的危废处理企业产能闲置和效益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来自同行的风险。随着危废处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很快可能会出现危废处理产能饱和、价格降低,进而出现不惜牺牲质量的、降低处理水平的问题。
 

  邹庐泉介绍,上海环境集团是国内危废处理起步比较早的企业,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建立危废填埋场和工业固废填埋场的企业,现在正在运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废处理厂。近两年,上海环境集团在布局上海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发力拓宽外地市场。公司处理危废的原则和方向严格遵循无害化要求,处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填埋和焚烧,将来会开拓危废资源化市场。
 

  东江环保华东事业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玖坤表示,东江环保涉足危废处理市场十几年,主营业务收入的70%都来自危废,因此公司对行业的政策和市场变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一方面,目前的危废处理正在经历量变到质变。危废处置设施逐渐增多,但真正拥有高标准、高运行能力、有核心质量的危废处理设施是下一阶段要更加关注的。
 

  另一方面,危废行业正在经历迭代升级的阶段。2016年之前的危废市场可以说跑马圈地、群雄碰撞、万马奔腾,近几年的危废市场转战成了“拼内功”,公司的内部管理、技术进步和整体的人才团队是核心和关键。
 

  他建议,企业应适时进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和设备的迭代升级,强化内部培训及人才团队建设,增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符合未来市场的严格要求。危废市场在经过大举扩张和进军之后进入了冷静期,企业对项目会进行选择性评估,规划设计不合理、综合处理系统不完善和设施陈旧的企业也会被市场放弃,行业内现在很多原有设施投入不足的企业可能面临行业巨大的竞争压力。
 

  展望:危废处置企业如何安全、合规和稳定运营?
 

  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增设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近期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山西等地也相继出台加强危险废弃物管理的政策,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将进一步向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危废处理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机遇,而危废处理行业的全过程监管、安全稳定运营、规范合理的价格机制等将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危废处理企业如何安全、合规、稳定运营,如何平衡环境治理和市场利益?
 

  郑洋表示,危废处理企业应针对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不同特点,紧扣危废处理行业的政策性、多样性核心属性,找到关注的焦点和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处理能力增长、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率不断下降的形势下,找到自身可以发展的蓝海市场。不管在蓝海遨游还是在红海拼搏,最关键的就是守住发展红线。
 

  刘建国表示,危废处理作为本身比较复杂又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行业,应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企业内功要扎实,追求内涵式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暴利扩张。
 

  杨盛林也同样表示,中国的危废市场发展在近几年内仍然会呈上升趋势,危废企业应该更注重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处理处置能力的建设。
 

  邹庐泉表示,危废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危废处理企业应勇敢的面对行业带来的挑战。上海环境集团会顺应时势,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创新,修炼内功,以最快速度拿出新的技术和设备迎接行业的挑战。
 

  胡玖坤认为,危废行业未来将呈现前端致胜,多维协同,技术引领,垂直细分。产业前端谁有决策、判断和控制能力,谁对行业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未来两三年一定会出现区域内整体资源匹配的协同、危废项目的协同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能做到全方面协同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同时他认为,技术创新有很长的路要走。东江环保现在也在细分领域逐步做强,全方位夯实危废处理服务。
 

  林凯表示,危废处理市场中,建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危废处理企业应该顺应发展规律,勇于创新,但不要冒进。
 

  潘功最后表示,无论是政策尚不完善带来的风险,还是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亦或是技术人才、力量薄弱带来的风险,我国危废处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所难免会步入红海阵痛期,而这种阵痛期是危废处理行业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政府顶层合理的统一规划、加强全过程监管,企业强化安全、稳定、合规运营,资本良性助力行业,将能有效缩短这一阵痛期,沙漠之花终将绽放,行业将能长远、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