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水源保障后有管护机制 浙江盯牢农村“水缸子”,农村饮用水,污水处理设备

2018-12-22 13:42 熔鼎热能 185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浙江决定从农村饮用水开始。根据日前印发的《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未来3年内,浙江全省在构建无缝衔接的水网脉络同时,亦将从源头、管护等全产业链持续发力。
 

  截至2020年,一场关乎136亿元、旨在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专项行动将摁下快捷键。
 

  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根本举措。早在15年前,“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率先在浙江启动实施。2017年6月,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保障优质饮用水的供应”。经过多年砥砺,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成供水工程近3万处,农村供水人口超过3187万人。与2017年相比,2018年浙江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从70%左右提升至82%,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
 

  但由于缺乏规模化规划,从浙江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来看,全省迄今仍有超过800万农村人口饮水需要提升。从空间上看,由于浙江多山丘地貌,单村供水工程大量出现,缺乏规模化规划。也正基于此,近日浙江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会议召开。会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3年内,浙江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超过93.7%,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定目标,明重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确保完成涉及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直至最终形成农村供水工程“多源互济”的保障格局。饮用水是广大农民的“生命线”,水源又是“生命线”上最重要的一道关口。从水源保障开始,根据《行动计划》,浙江省的农饮水工程管护将注重“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全过程建设。按照“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抽查”,确保工作进度。到2020年,新增原水管道5100公里以上,新改扩建小堰坝、大口井等3000处以上。
 

  同时,要坚持县级统管,在2019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村域层面,对城镇供水管网延伸不到的单村供水站,新建一批标准化管理房,配备一批一体化净水设备,确保饮水达标提质。构建三级供水网,即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通过这些延伸到各乡各镇各村的“毛细血管”,浙江才能实现县域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标、同服务。
 

  如此勾勒的蓝图下,至2020年,对于农饮水工程的管护,浙江也将从过去的“各村、各镇为阵”发展到今后的统一化、专业化。各地将建立以县为单位的管护机构或明确由水务公司全面负责县域所有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新增净水设施2900座以上、消毒设施2800座以上,实现县域水质检测和监测全覆盖。最终基本建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饮用水体系。
 

  而事实上,自2017年起,杭州就率先在临安区、建德市、淳安县开展试点,大力推进农饮水规模化建设,狠抓农饮水达标提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在超过129个乡镇(街道)、1708个行政村建设了近9000个污水处理设施终端。同样是在未来三年内,通过通过城市管网延伸、乡镇水厂(联村)新建或提升、单村水站规范化改造,杭州也将投入超过24亿元以改善近百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条件。
 

  回望初心,再绘蓝图。新形势下,浙江农村饮用水水平将再次迎来实质性突破。一场农村饮用水攻坚战全面打响的同时,也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蝶变。